繁体版 简体版
52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九十六章 莫理循密约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是大英帝国最光荣也最辉煌的时代,日不落帝国的版图遍布七大洲五大洋,帝国的势力范围覆盖了整个蓝色的地球,殖民帝国的力量远隔万里犹能展现出莫大的威力。

在维多利亚时代落日的余晖里,英国社会上所热衷的“英雄”、“斗士”和“冒险家”,往往与东方的殖民地有很深的联系,从苏丹的戈登到阿拉伯的劳伦斯,那每一个前缀的地名,代表的便是日不落帝国在全球范围中的权力和地位。

而在中国,这个冒险家的名字属于“北京的莫理循”。

北京当然不是英国的殖民地,但古老帝都的真正主人是谁,又是一个毋庸置疑的问题。莫理循虽然只是一名原来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的普通记者,但他英国人的身份和与袁世凯密切的关系,则使他在北京声名显赫,傲视王侯。

他居住在距离北洋军政府权力中心极近的王府井大街,很早就获悉了北洋军在山东战场的全面失败,但莫理循凭借他对泰晤士报以及所有在华外国媒体的影响力,把这一重大失败渲染成了“一次无足轻重的挫折”。

各处的来访者络绎不绝,从日出到日落黑暗,莫理循的门前都是车水马龙的模样。但他本人现在并不住在家中,而是被邀请到了总统府中小住几日。

“《泰晤士报》的赌注从来都会押对。”

莫理循在他的老友曾经的留美幼童、现在的总统府高等参议蔡廷干陪同下,前来拜见袁世凯,两人同行中还一边交谈起近来的国内外时局形势。

莫理循好像对北洋军在内战中的表现,怀有十足的信心,可蔡廷干的脸上却已然蒙上一层阴霾。

“莫理循先生,战争的形势好像正在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北京也有不少官僚政客,对总统阁下违反约法的一些行政有些不满。我想政府还是应当表现出一种更开明的姿态,这样才能获得民意上的更大支持。”

莫理循哈哈笑着摇头,民国建立以后,就是莫理循在北京帮助袁世凯初步建立起了一套现代化的新闻检查制度。他对蔡廷干的话不以为然,什么是民意?能够维持中国的现状,那就是国内外最大的民意。

“只有总统阁下才是中国唯一能够防止外国干涉的人,我国一定会继续支持总统阁下的政府。南方的叛乱政权在财政上而言是难以为继的,只要战争再打三个月,南方叛军一定就会破产。”

自从晚清所谓的同光中兴以来,中国的财政就几乎都是靠外国借款来吊着半条命。特别是在庚子国难以后,列强势力对中国财政的影响力更已经超过了中国政府本身,中国任何一个政权如果不能获得列强的承认,不能获得帝国主义的借款,那么它自身的财政状况就必然要面临一个迅速破产的结局。

这也是辛亥年时,为什么孙中山、黄兴主持的南京临时政府为何会那样快的向北方做出妥协的答案。

袁世凯等待莫理循已久,他对这个英国记者很有好感,而且两人自晚清以来结成的友情也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辛亥革命时,正是莫理循为袁世凯秘密通报的大量情报,才使袁世凯能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孙黄一干人等都做成了自己手上的棋子,最终独揽大权。

“总统阁下,自您从河南回到北京以后,我们也很久不见了。”

袁世凯的姨太太亲自给莫理循准备好了茶水,一般而言袁世凯是不会让他的妻妾出面待客的,但莫理循身份特殊,所以袁世凯也喜欢用外国人的礼节习惯来邀请他做客,这样也能凸显出袁世凯自己的开明姿态。

“莫理循先生应该也知道了最近一段时间南方战争形势的变化吧?山东战役结束以后,我的秘书长梁士诒告诉我银行团准备暂时停止按付原订善后大借款合同中的第二批款项,您对此事有所耳闻吗?”

山东战役红军一战就消灭了北洋军一半的主力部队,公使团虽然还对北洋政权的存续有很大信心,但多数人也都认为战争必将长期化,袁世凯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镇压南方叛乱政权了,中国很有可能形成军阀隔绝的局面,或者按照日本公使的话来说——是“南北朝”。

一种特别有利于列强插手施加影响的平衡局面。

所以现在列强方面的意见都很一致,就是要减少对袁世凯政权的支持,最好使南北两个政权互相都不能打败对方,这样南北双方就都必须仰赖于列强的支持,也就必须承认列强的在华势力和一切既得利益。

莫理循坐下来,却说:“我刚刚从朱尔典公使那里回来,他的确是受到了俄国人和日本人的影响,对您的政府产生了一些不好的想法。但我绝不赞成这点,总统阁下是全中国唯一一个能够稳定国家统一的大人物,我已向朱尔典公使全盘说明了我自己的观点,公使先生听完以后已经表示英国的对华政策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英国依旧支持您的政府。”

袁世凯的脸上很明显流露出一份惊喜之色,本来按照他浸淫官场数十年养成的心机城府,绝不至于这般失态。可袁世凯深知英国是多么强大,只要英国支持自己,自己就绝没有输给林淮唐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