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2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一百零三章 危机问题

所以在科西嘉问题上,德国支持了法兰西公社的声索,但在乌拉尔国境线的问题上,德国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变化,几乎完全站到了白俄代表团这边。

中国代表团此后又几次提出俄国东方国境线的问题,甚至不惜于以东亚联盟四国的名义共同发表,希图对德国造成一定外交压力。但对于封建残余浓厚的德意志帝国来说,毫无疑问,萨文科夫推出的死人要远比活人更加有用,这极大影响了德国国内舆论的走向,甚至就连德军总参谋部一直在策划的顿河哥萨克国计划,也受此影响被迫搁置。

在德国的偏袒下,最高会议的讨论结果非常偏向于白俄,苏俄提出的“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为国境线”的方案遭到彻底否决。新的国境线方案则是以目前红白两军暂时的停火线,作为国境线——但这条停火线实际上犬牙交错,也缺乏山川河流作为自然分界线,如果以这条线作为新国境,就将极其有利于军力上更强大的白卫军。

斯大林十分愤慨,一度提出要带领苏俄代表团退出和会的要求,在林时爽苦劝之下才暂时放弃了这个打算。可能是考虑到如果真以停火线为新国境线,那两个俄国的内战就根本不可能结束,双方肯定会一直打到自然分界线为止,新国境线的方案就会变得毫无意义,当天会议最后贝特曼才提出了一个苏俄勉强能接受的方案。

也就是在南方以额尔齐斯河为边境线,鄂木斯克划归苏俄所有,北方漫无人烟的冰原地带则暂时不设具体的国境线。此外,奥伦堡将被划归哈萨克的阿拉什自治共和国所有,但阿拉什自治共和国不被允许独立建国,只能作为俄罗斯的一个自治地区存在。

苏俄和阿拉什共和国存在事实上的军事同盟关系,奥伦堡划归阿拉什共和国进行实际上的行政管理的话,斯大林也就勉强能够接受这条额尔齐斯河上的边境线了。

中国在和会上也同样不是一番风顺,德国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青岛问题来,但却借着目前还由美军占领的太平洋各德属岛屿敲打中国,看来威廉二世对东方的野心并没有完全绝灭,普鲁士武人还是打着称霸全世界的一副好算盘。

罗曼诺夫皇室的新闻还产生了另外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那就是它使得本来对和会具体谈判不怎么感兴趣的威廉二世,又回到了会场的第一线。

威廉二世的自大、骄傲和虚荣心,又马上就在和会上造成了种种灾难性的后果。

他在每一天的会议上几乎都要自吹自擂一番德军的强大和他指挥上的英明,不仅深深刺痛了作为战败国的协约国各成员国,而且威廉二世大包大揽之下,对同盟国的盟友奥匈帝国、保加利加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极不尊重。

本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由于德国插手巴库油田和苏伊士运河的问题,深感遭到盟友出卖。土耳其人本来希望能直接控制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两国,特别是阿塞拜疆,不仅族属和宗教与土耳其高度相似,境内还拥有巴库油田这样一个庞大的富源。

还有苏伊士运河,运河和埃及本来就是奥斯曼帝国的旧疆土。大战期间的中东战场,也一直都是由土耳其军队担任主力,可是大战胜利以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中东却没能收获任何领土上的扩张。在欧洲也是如此,除了从希腊获得几个仅有象征意义的小岛以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也没能在欧洲获得任何新领土。

奥匈帝国的处境比土耳其好些,却也好的十分有限。

大战的胜利让奥匈帝国终于把波斯尼亚和黑山彻底并入国土,但也仅限于此,奥匈帝国没能吞并塞尔维亚,也没有能力和意愿真的去吞并这片对奥匈帝国充满敌意的土地。合并波斯尼亚以后,奥匈帝国国内仇恨政府的南斯拉夫人已经够多了!

然后就是波兰问题,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名声极臭,和当地各南斯拉夫民族的关系也都极其恶劣,但奥匈帝国历史上一直对加利西亚的波兰族群采取包容政策,新晋登基的卡尔皇帝一直希望能由奥匈帝国的贵族担任新独立的波兰王国君主。

可在鲁登道夫策划之下,德军在波兰弄出了一个十分滑稽的摄政委员会,很干脆的把挑选君主的问题无限期搁置,也等于是宣告波兰完全属于德国的势力范围,丝毫都不容许奥匈帝国的插足。

在德国的盟友里,只有保加利亚的待遇勉强算比较不错,好歹也收回了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领土,重新夺回了大部分的马其顿地区和色雷斯西部地区,还获得了爱琴海的出海口。

德国在柏林和会上几乎都不怎么考虑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利益,显然在威廉二世眼里大战完全是靠德军自己打赢的,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几乎就没起什么作用,或者说他们完全就是在拖德军的后腿,当然也就不配获得任何奖赏。

这种态度也大大激怒了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两国代表团此后虽然没有直接宣布退出和会,但其多数代表成员都开始以各种借口请假,不再参加除讨论利益攸关问题以外的其他所有会议。

很快,斯大林也开始效仿这种做法,苏俄代表团在和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