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2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18章

政精英官僚关系密切,以廖仲恺为首的国民党人,则大多和刘师复为首的劳工党人关系更密切些,同时国民党同社会党内新一代的工人干部关系也相对密切些。

如果说党外知识分子是右派,那么右派也有左翼和右翼之分: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人就属于偏右翼的知识分子,他们讲究技术知识、支持社会稳定,反对工人干部在民主监督、工会、开放式管理方面的主张;廖仲恺等国民党人则偏左翼些,在五大以后,国民党更进一步转型,积极向劳工党靠拢,主要集中在财经领域活跃。

五大对进步党和国民党的打击都不小,更主要则是针对国民党,国民党中以宋教仁为首的一派右翼知识分子在这波打击下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结果反过来就造成今天的国民党变得比进步党要左得多。

也可以说正是五大时“引蛇出洞”的打击,反而使国民党完成自身历史性的改革和转型——在解放战争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阶段,旧官僚、旧精英已经失去话语权,但依旧客观存在相当实力,国民党就以知识分子团体的身份代表他们发声,引蛇出洞事件以后,国民党进行转型,变成了代表工农群众中那些缺乏经验、能力和组织而难以发声的群体来发声,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国家下的左翼知识分子参政政党。

梁启超的进步党也是进行了相似的转型,只是进步党过去是帮旧精英、旧官僚发声,现在则是为政府内的新官僚、新精英发声,一方面进步党有些因为成为社会党的附庸而失去力量,另一方面也由于是支持着社会党这一当前中国社会最大的主导势力,所以力量有所增强。

“其实,现在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已经发挥不出多少余热,主要的还是依靠新一代知识分子,他们基本都在社会党党内了。”廖仲恺接着说道,“老知识分子当他们搞清楚了社会主义是什么时候,他们是倾心向往的。但是未免发觉得迟了一步,似乎前进的队伍里已没有他们的地位,难免流露寂寞。”

刘师复对此断然说道:“他们只能甘于寂寞,总不能叫国家停下来等他们上车吧?我的意见就是夷白先生交好的那些老知识分子,可以多买些书,买一套二十四史,买一部资治通鉴,放到书架上,做做整理国故的研究也就够了。别的事情,我不担心他们添乱,可担心他们被打成添乱的人,反害了自己,社会党内党政官僚的刀口可不得寻着这样的机会?”

刘师复是倾向于认为目前主要的斗争,其实还是党内斗争,是党内党政官僚和新生代工人干部的斗争,只是这两派各在体制外也拥有不同的支持者。

“罗莎卢森堡女士在巴黎近来又有一篇大文章,她说‘全体人民群众必须参加国家的公共生活,否则社会主义就将是十几个知识分子从办公桌下实行的,钦定的。绛对公开的监督势必不可少的,否则交换经验就只限于新政府的官员的排他小圈子内,腐化就不可可避免’。”莫纪彭说,“有人讲,罗莎卢森堡的话意指中国,据我所知宣传口有人对号入座,正在组织笔战准备回击罗莎卢森堡,弄不好,可能影响到我们和法国的友好关系。”

第二十四章 后天特权

刘师复原则上赞成罗莎卢森堡这番话,但他也知道,人民素质的普遍低下和生产力水平的整体偏低使全体参加公共生活缺乏可操作性。

人民缺乏对国家机器进行监督的经验和能力,更缺乏必要的组织力量。因此,为了经济的发展,不得不赋予那些极少数高素质精英人才以极大的权力和极好的待遇,这里,已经承认了人的后天特权。

而且中国是一个刚刚脱离封建制度不久的国家,愚昧迷信仍然盛行,人民没有当家作主的意识和维护自身阶级利益的觉悟,因此自然导致对指令性计划的习惯性服从,以及组织起来共同监督的意识十分淡薄。

刘师复自认为他和林淮唐的努力方向一致,劳工党的背后归根到底还是依赖着林淮唐的个人支持,他们的目标都是使人民逐渐学习和掌握到监督国家机器的能力和组织方式。

“要做到这些……就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良主义的,就是我们今天劳工党和像国民党这样左翼知识分子在做的,潜移默化中用几十年的时间,用大量低烈度的民间经济主义‘闹事’来完成,让人民群众逐步养成国家主人的姿态。”

刘师复说到这,语气沉重下来:“我们能这样做,说到底是仰赖于书记长个人的支持,否则就靠劳工党和国民党的力量,根本不是党内党政官僚的对手,人家几个行政命令命下来就能叫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万一哪天书记长

不在了……我们被反攻倒算,被党内的许多老朋友抓起来枪毙泄愤,都不算怪事。即便那几位老朋友不动手,光是底下人各部委、各省区的官僚,都能让我们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书记长是希望尽快让更能接受民主监督的新一代工人干部上位吧?”

刘师复说话声音又迟缓下来:“我说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改良主义的,剩下一种就是革命主义的,那么要进行的,也就是文化革命了。如果我们改良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