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简体版
525TXT > 历史 > 民国不求生 > 第876章

形势恐怕不会安定,太平洋是不会太平太久的。”

“山本,你的中文可真好,顺口溜讲得这么流畅。”陈绍宽微微一笑,“把船舶工业的资源都集合起来利用,效率肯定会更高啊。你们还记得武藏号战列舰的改造工程吗?”

舰船改造,从未停过,每年都有。所有大舰在其生命周期中或多或少都被改造,武藏号战列舰的改造工程,就是为了平衡十十舰队的建造进度,修正新下水的主力舰中战列舰和航母的比例。

改造工程是由三菱重工过去在长崎港建造的造船厂负责,松田千秋亲自到场监督盯着工程,督促厂方起早贪黑、日夜赶工,并大量采用从不列颠联盟引进的新式船舶装甲钢焊接工艺,做到了省时省力。

按照海军方面的要求,改造时在舰艇的尾部增加了许多客舱,而且是大统舱,既不要精致,也不要高档,除了骨架用钢材,其他使用简单的木板铁皮就可以了。

从后桅杆算起,宽38米、长90米的后甲板,可以规划出上万平方米的居住面积,设计成四层,还包括了过道等公共空间,即便按照人均一平方米的居住面积来计算,也可以容纳得下两个步兵团了。

而且对上层甲板也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原来只能容纳区区六架水上侦察机的上层甲板,经过改造以后,顶层甲板拥有了3000平方米的空间,足可以容纳30架海航飞机。

美中不足的是,最初的改造方案没有流出飞机机库的空间,如果任由飞机留在甲板之上风吹雨打,是很容易老化损坏的。不过在现场,经一线工人们的灵机一动,又把士兵住舱之间的纵横隔板,都设计成简易的、可拆装的,并预留了升降机的位置。

这样拆去隔离板,就能够得到一座每层高六米多的双层机库,需要住人的时候,再把隔板装回去,又能容纳数千官兵。

“你们的改造方案真妙啊。”就连江河海也忍不住夸赞道,“确实日本的造船工业历史比中国久得多,积累了非常丰富的设计经验,这方面我们还很需要向日本学习。这回把联盟各国的船舶工业资源集约起来利用,也就可以把日本这方面丰富的经验,充分发挥到全联盟的范围了。”

旧帝大取缔以后,工学部船舶科的教师和学生们,大部分都转入到了中日合办的东亚海洋大学,把日本世界一流的船舶建造和设计经验,很快也传授给了中国方面的学生。

但中国方面也真正充分运用这些知识和经验,把本国的船舶工业从几乎为零的地步,迅速提升到世界第一流水平,还是需要花费许多时间。

中国自行建造的新锐航母广东号,其船舶总设计师叶在馥就是东亚海洋大学造船系的副主任。他在辛亥革命刚刚爆发时,曾考入英国的格拉斯哥大学造船系,专攻造船工程,后来又考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军舰设计与制造,获得海军工程科学硕士学位,所以也很熟悉欧美的造船工业经验,两相结合起来,就使中国造船工业的许多设计理念也飞速追赶上了全世界最先进的水平。

第一百零七章 主力

像叶在馥这样新一代的船舶工业中坚力量,就从辛亥的风暴绽放出幼小的嫩芽,之后又在林淮唐的庇护扶持之下,茁壮成长,到1936年,二十五年过去了,他们也已经成长到了足够改变中国海军历史的程度。

庞大的联盟舰队中,数量最多的舰艇当然就是驱逐舰。红海军追求的战略目标是制空权下的海上会战,由于十十舰队的主力舰还没有完全建成,所以红海军现阶段当然希望那些起到辅助作用的直卫舰,能够更好的保护住航母主力。

原则上,航空战队由2艘航空母舰和附属的1队驱逐舰共同组成。这些驱逐舰中,最初是拆除部分鱼雷发射器、搭载救援迫降机的摩托艇的旧式驱逐舰。但随着新航空母舰的服役,这些航速和耐波性并不优秀的旧式驱逐舰伴随航空母舰的能力逐渐不足。

而随着东共联航空工业技术的进步,特别是航母和其所搭载的舰载机能力一再提升,历年来红海军的训练中问题最大的就是舰队防空。担任哨戒、保护机动部队中的航母和主力舰队中的战列舰的直卫舰需要更加强大的对空、对潜能力,并能在水上战斗中击退敌驱逐舰。

所以,各方面开始要求建造更合适的舰船。

与其同时,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也开始建造亚特兰大级防空轻巡,不列颠联盟在进入三十年代以后,开始改造旧式轻巡并建造新式的防空轻巡,谢葆璋经过研究以后,就提议和英国合作研发新式的防空驱逐舰。

这就

是红海军目前的防空辅助舰主力,鄱阳湖级防空驱逐驱舰了。

鄱阳湖级在设计之初,有a、b两个改造方案。两个方案均搭载新制式化的5座双联装60倍80mm高炮,实际口径大约为76mm,每门备弹250发。

但布置方式不同——a案的舰桥位置不变,将3座高炮布置在中部。为了节省重量,二号高炮的结构被简化。而b案则将舰桥向中间移动,高炮集中布置在艏艉方向上。

温馨提示:方向键左右(← →)前后翻页,上下(↑ ↓)上下滚用, 回车键:返回列表

投推荐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页